道地药材
从源头上确保每味药材品质
数字提取、指纹图谱
日臻完善的标准体系
让中药颗粒还原的汤药更有“劲”
对话劲牌有限公司总裁王楠波
探寻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发展的故事
00:38
对话实录:
■道地药材,品质坚守
新华社记者:为什么在2011年成立持正堂药业?
王楠波:成立持正堂药业,我们最初的考虑是为酒业提取物来赋能的。因为劲牌公司两块核心的业务,分别是保健酒和草本白酒,原料除了原酒之外,还有草本提取物。草本植物的提取技术,是企业构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我们不希望提取物通过第三方获得,必须自己内部解决。成立持正堂药业,就是满足劲牌酒业草本提取物的需要。同时,也能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业务。
新华社记者:为什么要把持正堂推向市场?
王楠波:推向市场,就是让市场来检验,让用户、患者、消费者说了算,来检验、倒逼我们的提取技术水平。这是我们当初成立持正堂,并且让持正堂市场化的根本原因。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的核心产品中药配方颗粒,有何优势?
王楠波:持正堂配方颗粒的相对优势,主要有三个方面:第一个是道地药材,完全按照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原产地,从药材产地选择、种植采收到加工,全链路过程管控,从源头保证药材品质。
第二个是数字提取、指纹图谱技术。这两项技术是持正堂实现中药配方颗粒品质保障的根本。数字提取技术,就是中药提取成分量化。指纹图谱技术,用于药材的身份识别。
第三个是过程的检测技术水平,持正堂拥有国家级CNAS实验室,目前在中药行业属于领先水平。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涉及的中药材有506种,如何保证药材供应和生产?
王楠波:目前劲牌持正堂在全国建有46个直供基地,药材种植规模超过1万亩。另外,我们成立专业的中药资源研究室,从药材种植,从田间地头到药材采收到成品生产,建立全链路全过程药材质量监测的管理体系,并且逐年升级、优化。
劲牌持正堂
■“指纹图谱”,数字提取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如何做到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?
王楠波:中药之所以没有走出国门,在欧美西方国家没有完全被认可,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药没有像西药那样完全量化,这对中药行业是一个挑战。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,整合全球中西医方面的技术、专家资源。持正堂正与美国哈佛医学院、日本大阪大学、英国帝国理工大学、比利时鲁汶大学等,还有国内北京大学、同济医学院等机构合作。我们认为中药应该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,对它实现一部分量化。持正堂的提取技术,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。
新华社记者:什么是数字提取和指纹图谱技术?
王楠波:数字提取突破传统药材的煎煮方式,通过数字提取,最大限度保留药材有益成分,实现药材饮片饮用过程中的便捷化,同时保留有效成分。
指纹图谱技术,是中药材的一种可感知、可量化的监测手段。指纹图谱好比是我们个人的身份证,比如安徽九华山的黄精和湖北恩施的黄精,用肉眼很难识别,通过指纹图谱技术就可以精准识别。
劲牌中药数字化生产车间
劲牌持正堂中药指纹图谱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中医药领域,成立共享智慧药房,效果如何?
王楠波:持正堂在三年前成立了共享智慧药房,通过互联网、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,真正地以用户为中心,解决患者抓药、问诊过程中的痛点。
通过持正堂的智慧药房,患者在任何一个社区,甚至边远山区,只要有医生的处方,通过持正堂App线上申请,我们可以快速根据医生处方,省内基本做到24小时配送到家。
目前,智慧药房已在湖北全省基本铺开,合作医疗机构超过2000个,惠及患者16万多人,且持续呈现上升势头。智慧药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痛点。
新华社记者:共享智慧药房日常如何运行?
王楠波:506种国标和省标中药材,经过提取形成中药颗粒。患者下单后,省内24小时、省外48小时配送到家,颗粒冲剂可以用开水送服。
劲牌持正堂智慧药房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药业如何布局科研?
王楠波:我们希望通过现代技术手段,一方面满足酒业产品升级,产品创新的需要。另外希望为传统中药行业,在中药配方颗粒剂方面,实现一些进步和发展。公司围绕传统中药创新升级,成立了国家级实验室。
目前,持正堂研发团队有400多人。劲牌从最早做保健酒,到后来成立持正堂药业,再到做草本酒,很大程度上,是跟中草药牢牢捆绑在一起。
新华社记者:如何看待中医药发展前景?
王楠波:公司当前的三大业务,保健酒和草本白酒,还是劲牌持正堂药业,都属于大健康产业。从这些年的实际看,虽然目前持正堂的基数不大,但呈两位数增长。目前,国内一直存在对中医中药的不同声音,但从我们自己的调研也好,用户的洞察也好,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于中医中药是支持的。我们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很有信心。
■善待员工,回报社会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的人才战略是什么?
王楠波:我们对员工的要求是四个,身体健康、心态阳光、品行端正、业务技能,另外还要员工做到“三实”,即说老实话、做老实人、办老实事。这些年我们的人才战略,基本上是秉持着“以德为先”,把“德”排在第一位。
除了企业的“正”文化外,我们对员工还有一个包容性增长原则,特别是新员工、基层员工,每年要有不低于5%的薪酬增长。
新华社记者:持正堂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王楠波:劲牌在新冠疫情期间,捐赠的现金和配方颗粒,总计超过1.7亿元,这是劲牌公益慈善的缩影。这些年企业累计公益慈善捐赠超过30亿元,4次获得中华慈善奖。
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?劲牌认为,企业的财富来自社会,应该回馈社会,希望通过公益慈善,积极践行应尽的社会责任。这也是劲牌文化理念中“怀人行善、共生共荣”的基本要求。
劲牌持正堂生产车间
策划 惠小勇
监制 李鹏翔
统筹 梁建强 余国庆 徐海波
制片 黎昌政 王自宸 李思远
导演 饶 饶
记者 王斯班 潘志伟
编导 乔思佳 刘天一 周自强 陈喆
视觉 程 敏 肖艺九
合成 陈 辉 殷艺宁
鸣谢 武汉光谷融媒体中心
新华社湖北分社出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