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概述
1月25日(大年初一),公司决定向湖北疫情防控一线捐赠价值不低于5000万元的预防中药配方颗粒。提取一车间接到生产任务后,立即发布复工征集信,员工踊跃报名。第一批人员在接到通知的一个小时内,从家里奔赴山南厂区启动了生产。在封城、封路的情况下,车间员工互帮互助,兄弟车间主动支援,克服了交通不便、人员不足的问题。半个月的连续作战,没有人主动退出“战场”,而设备却突发异常,在现场人员久攻不下、厂家人员不能及时赶来的情况下,车间不等不靠,召回骨干力量连夜攻关,为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。生产快一点,质量不掉队。为了把药效提高一点点,车间在生产任务紧急的情况下,不惜停机优化设备参数,保障捐赠的每一副药品质量更好。
劲牌持正堂药业提取一车间负责公司捐赠药品干膏粉的生产任务。从1月25日启动生产到2月10日,提取一车间共计生产干膏粉19485公斤,是平常同期任务量的3倍,为负责下游工序的制剂车间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保障。在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,提取一车间是如何保质保量实现产能的呢?
“人是决定性的因素”,回想这段时间的生产,提取一车间主任陈胜感受很多,对每一天的场景记忆犹新。用他的话来说,是一场“战疫”,也是一场战役。
1月25日上午11时许,陈胜接到生产管理部电话,要求组织人员复工,生产新冠肺炎预防中药配方颗粒。陈胜知道事关重大,接完电话心里一时充满了忧愁。正值大年初一,又是疫情爆发期,封城、封路,交通不畅,员工分散在各地。人员能不能召集齐?没人怎么生产?
时间就是生命,疫情的发展容不得半点迟疑,陈胜立即电话给车间主管和线长,召集各班组复工。一条复工的报名信息在车间微信群里传开。“我报名”、“我可以来”……看到这些信息,陈胜的顾虑得以缓解。本着身体健康、就近方便、志愿优先的原则,参加第一批复工的人员很快确定。大家在一个小时内陆续到位。当天下午便启动了投料生产。
随后的一段时间里,产能要求逐步提高,车间生产人员告急。由于不少员工家在外地和大冶各个乡镇,无法全部召集回来。在封城、封路的情况下,公司一时还无法安排统一的车辆。为尽可能召回骨干力量确保生产,邓王林等几位车间主管提议开车去接。说做就做,陈胜和生产主管邓王林、工艺技术刘学良分别前往还地桥、金牛、小箕铺等地接人。家住金牛的吴棒听说来接他,当即高兴地表示“撸起袖子加油干!”
虽然车间竭力组织,但随着产能进一步加大,人手依然不足。半个月来,大家连续作战。家住武汉的提取二车间主任熊静、三车间主任胡浩得知情况后,主动提出安排人员支援一车间生产。很快,前来支援的人员到位。人员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。“没有其他两个兄弟车间的支援和一车间同仁的努力,在当前环境下如此紧急的任务是很难顺利完成的”。陈胜内心充满了感激。
“这个世界不存在超级英雄,不过是闪着亮光负重前行的平凡人”。每个平凡人做出自己的贡献,就能形成相互依偎、彼此支撑的强大力量。国难当头,车间一线员工怀着一份使命和责任,团结协作,任劳任怨,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值得学习与弘扬!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在自动化、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劲牌持正堂药业中药提取车间,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产能的高低。“这段时间生产任务量大,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行,最担心设备故障”。因此,设备的运行情况成了陈胜每天关注的头等大事。
“牵一发而动全身,设备出问题就得停工,就会影响我们防疫药品的生产进度”,这让他倍感压力。可即使这样,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。2月2日上午9时,带式真空干燥机加热板出现漏水,导致正在进行的金银花带干干燥工序停止。如不能及时修好就会影响整个下游工序的生产。设备主管邹博立即组织维修人员排查,问题点很快找到——加热板破裂。维修方法不难,只要将破裂的加热板焊接好就行,但问题在于加热板所在位置结构紧凑,空间狭小,人员、设备很难施展,无法实现精准焊接,维修人员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。车间将问题报告设备管理部,向厂家求援,但得到的回复是厂家维修人员第二天才能到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,一晃到了晚上。“捐赠药品生产是公司当前的头等大事,时间耽误不起,不能等了”。车间组织维修工骨干连夜攻关。在家轮休的维修工肖世建师傅星夜驰援。他是“黄金山工匠”,技能过硬。肖师傅趴在狭小的空间里,一干就是6个小时,第二天凌晨4点终于将破裂的加热板焊补完成,问题解决,大家都松了一口气,击掌庆祝,也都忘了通宵达旦的疲惫,继续进入工作岗位。2月3日上午8时,设备经过清洗、消毒,恢复了正常运行。
责任在肩,使命必达。在设备突发故障的情况下,提取一车间践行“不等不靠、敢啃硬骨头”的企业文化精神,自主攻关,积极作为,最终攻克难题,为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这是与病毒抢时间,与疫情拼速度!
“抢时间,抓产能,质量不掉链,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!”对于生产质量控制,陈胜严抓细管。虽然这段时间生产任务紧急,但对质量的要求一刻也没有松懈。“防疫药是用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和我们员工自己的,质量必须保证”。
公司多次强调,“我们是做药的,一定要符合药品生产的标准,管理必须严谨认真、一丝不苟!”在防疫药品生产前,车间联合生产管理部、质量部,组织车间工艺技术刘学良、赵振冬等人,对整个生产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开展风险识别,对影响生产质量的问题点进行了整改,制定出43个生产控制要点。陈胜表示,从生产出的干膏粉检测结果来看,提前做好风险识别的做法是有效的。
“在质量的道路上,我们永无止境”。为保证产能和质量,提取一车间启用了新的压力式喷雾塔。该设备对提高产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大。在启用设备前,车间组织工艺技术赵振冬进行了全面调试,各项参数正常。第一次生产,干膏粉收率指标就达到了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。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干膏粉收率,确保药效更佳,车间决定停机来优化参数。这点让车间主管表示很不理解,都已经达标了,还要再调,这不是折腾吗?而陈胜认为,哪怕提高一个点,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。赵振东支持车间的决定,为了调出最佳参数,他跟设备较上了劲,从白天摸索到深夜。终于将参数调到了最好状态,干膏粉收率提高了5个多百分点,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。
15天时间,提取一车间生产七味药材干膏粉19485公斤,产量是平时同期的3倍。我们为这群小伙伴的拼劲点赞!在持正堂药业,不论是领导干部,还是车间管理人员、生产人员,虽然大家岗位不同,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,那就是千方百计、快马加鞭,将捐赠的药品保质保量生产出来,送到“前线”去。连续作战,大家很累,但没有人喊累,更没有人退出“战场”。如车间员工罗英所说,“我没有时间去想累,周围的人都一心扑在生产线上,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合格的药品。”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,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缺失,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,每个人都是责任人。
文章作者|总裁办公室 赵胜
图片拍摄|夏小威 邓王林